儿童故事大全主要收集幼儿故事,幼儿小故事,儿童小故事,儿童故事,睡前故事,睡前小故事,益智故事,寓言故事,民间故事,安徒生童话,格林童话,儿童故事大全丰富宝宝的知识。

热门搜索:小老鼠丢丢 考拉 河狸
当前位置:首页 》成语故事大全 》四字成语

兵不厌诈

分类:四字成语时间:2018-04-13阅读数:

【成语】兵不厌诈

【拼音】bīngbúyànzhà

【反义词】先礼后兵、堂堂正正

【近义词】兵不厌权、不宣而战

【解释】厌:排斥,嫌恶,憎恶;诈:欺骗。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、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。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。

【出处】
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臣闻之,繁礼君子,不厌忠信;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,君其诈之而已矣。"

《北齐书》:事贵应机,兵不厌诈。
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):若说兵不厌诈,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,若说幻不厌深,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。

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回:“攸(许攸)笑曰:‘世人皆言孟德奸雄,今果然也!’操亦笑曰:‘岂不闻兵不厌诈!’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《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》:操使蔡中、蔡和诈降,刺探我军中事,公瑾将计就计,正要他通报消息。兵不厌诈,公瑾之谋是也。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九回:诩曰:“兵不厌诈,可伪许之;然后用反间计,令韩、马相疑,则一鼓可破也。”

清·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王文成公用兵》:“凡此皆出奇制胜,所谓兵不厌诈,非小儒所能知也。”

【故事】

公元前633年,楚国攻打宋国,宋国向晋国求救。第二年春天,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,要他们与楚国绝交,才让他们复国。楚国被激怒了,撤掉对宋国的包围,来和晋国交战。两军在城濮(今山东鄄城西南)对阵。

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,受后母迫害,逃到楚国,受到楚成王的款待。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,重耳说:“美女、绸缎等,您都有了,我能给您什么呢?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,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,我就撤退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。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,双方再交手。”

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,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。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。

当时,楚国联合了陈、蔡等国,兵力较强;晋国联合了齐、宋等国,但兵力较弱。应该怎样作战呢?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:“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: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,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,取得对方信任,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,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。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。”

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,首先击溃由陈、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,然后主力假装撤退,引诱楚军左翼追赶,再以伏兵夹击。楚军左翼大败,中军也被迫撤退。
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。晋国取胜后,与齐、鲁、宋、郑、蔡、莒、卫等国会盟,成为诸侯霸主。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721878@qq.com